一葉知秋:尿液與身體的親密關係
尿液檢查不只看「蛋白尿」、「血尿」數值,其實尿液還有其他的指標,代表身體不同的問題。
尿液檢查可以分成3種,一般的檢查都會做2項「目測」及「生化試驗」,主要是看顏色、混濁跟清澈的程度,再進一步用生化試驗分析尿液的組成,但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則不一定會進行。其實尿液中含量最多的是尿素、鈉離子和氯離子,鈉、氯的濃度範圍會受到飲食的影響,所以比較沒有單一限制;另外,尿液的檢驗多半是要檢查腎臟疾病,所以如果數值有疑慮,可能會配合抽血檢查來確定。
1.尿比重
比重是指尿液在攝氏4度之下,跟相同容量的水的重量比例,所以尿液濃度越高、比重越高,一般正常值會落在1.016~1.022之間;如果低於1.007,代表可能有尿崩症,高於1.030,表示尿液過濃,可能有蛋白尿、糖尿、或是脫水的問題。不過孩童的數值較大人為低,這部分需醫師來做判斷。
2.酸鹼值
尿液因為有代謝廢物,多半是呈現PH值5.0~7.2的弱酸到中性之間,如吃高蛋白的食物,或是使用抗生素治療泌尿道發炎,會較偏酸性,尿酸在過酸的環境中比較不容易排出,所以容易造成痛風。而相對素食者因吃較多蔬果,尿液會偏鹼性。測量尿液酸鹼值的目的,除了可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外,也可以了解如果有使用藥物的患者,腎臟是否可以承受,反應腎臟控制氫離子代謝的能力。
3.尿蛋白
正常人一天尿中的蛋白量大約是1萬分之一,以一天1500cc的尿來看,大約有150mg的蛋白質,超過這個數目就是過高。蛋白尿是很多腎臟病的症狀之一,包含腎絲球腎炎、間質性腎炎等,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劇烈運動引起短暫性的尿蛋白過高。
4.尿潛血
就是檢查所謂的「血尿」,其代表的疾病很多種,有的是血液直接到尿液裡,有的是紅血球破裂之後才到尿裡,所以從外觀上不一定看得出尿中有血,這時候就要透過潛血反應是否陽性來檢查。血尿可能代表有結石、有腫瘤或是橫紋肌溶解症等疾病。
5.尿糖
一般正常的葡萄糖濃度是每100cc尿裡,有180mg的葡萄糖,所以只要檢查超過200mg,多半都是糖分代謝出了問題,像是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或是尿毒症、心肌梗塞的人也都可能出現尿糖過高,另外,就是一下子吃了太甜的食物而導致。
6.尿酮酸
尿酮酸是表示身體的脂肪代謝出了問題,讓脂肪燃燒成酮酸,形成酮酸中毒,可以反應肝臟、膽囊的疾病,或是生酮飲食吃到酮酸中毒,但同時也是糖尿病診斷的共同判斷之一;因為第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身體會相對的去分解脂肪,如果又併有高尿糖,就要懷疑可能是糖尿病。
7.尿沉渣顯微鏡
尿沈渣顯微鏡是將尿液檢體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可以看到尿液中的不同結晶體,是很精細、準確度高的檢查。尿液中如果含有白血球,可能有急性感染,有紅血球代表可能輕微出血,如果有腎小管上皮細胞,代表腎小管可能壞死、有間質性腎臟炎的可能,女性有鱗狀上皮細胞可能是外陰部有感染,有移形上皮細胞可能是腎盂腎炎。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健檢的尿液檢查到底在檢查什麼?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2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