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手機失智症」,你中了嗎?

20_「手機失智症」,你中了嗎?

認知機能降低,開始出現想不出人名,健忘的頻率變高,又或工作中的小失誤變多嗎?這些症狀雖與失智症(認知症)相同,不過在懷疑是失智之前,或許可先懷疑是手機惹的禍。

曾於日本美濃醫院認知症疾病中心任職的葛飾CURE診所院長永澤守指出,近年因長時間使用手機等3C,導致腦部認知機能下降的患者變多,該病稱為「手機失智症」,在他的診所甚至達到3個月就有一起個案的程度。

手機失智症5症狀和失智症(認知症)症狀相似

永澤守表示,手機失智症出現的症狀與失智症(認知症)相似相同,不僅會忘記人的名字,提升健忘的頻率,20~50歲的商務人士還可能會因為工作失誤增加、腦袋迷糊等症狀而求診。而經過腦部血液流動檢查發現,使用手機等電子機器,會降低腦部血液流動,並帶給前額葉負荷,因而降低腦部機能,而這恐與大腦多工處理、及吸收過量資訊對腦部造成負荷有關。

日本認知症學會進一步指出,手機失智症的症狀主要可分成以下5點:

1.執行處理事物的機能下降

因腦部機能降低,導致至今為止可以完成的作業變得困難。比方說,原本一周即可完成的文書作業,變得不論過了多久都無法達到滿意程度;以往只要2小時就可以完成5道料理,變得無法做到。

2.溝通能力下降

無法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意思,或無法理解對方的真意。

3.企劃、創造力下降

因腦機能下降而無法產生靈光一閃與新點子。不論是工作、家事都無法脫離同樣的模式,無法下功夫或進行新挑戰。

4.生活慾望降低

除了玩手機外,什麼都提不起勁,恐是手機失智症合併手機依存所致。

5.身體不適、情緒不穩定

因控制身心狀態的前額葉機能降低,不僅腦中情報處理能力降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與情緒不穩定。

腦過勞引起的手機失智症以30至50歲為多!

儘管手機失智症症狀與失智症相似,但原因與發病年齡卻大不相同。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多是因β類澱粉蛋白累積所引起,且多於70歲左右發症;而手機失智症則為「腦過勞」引起,以30~50多歲民眾為多,且近年有增加的傾向,普遍檢查時都會表示出現忘記重要的工作會議、想不起大學時同學的名字、到超市卻忘記要買什麼東西的困擾。

以上症狀和一般民眾熟知的阿茲海默症症狀相似,甚至恐對日常生活、工作造成障礙。然而,30~50世代離失智症的患病年齡還早,究竟為什麼會罹患這些類似失智症的症狀呢?原來,主因與「腦過勞」有關。

和書籍相比,從手機獲得的資訊僅在小小的畫面中,便充斥著顏色、光、文字、影像等大量情報,進而讓人的腦部需要高速處理。然而處理龐大的情報量卻也會讓大腦工作疲累,進而讓記憶力、集中力降低。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罹患手機失智症的風險,一檢查表看出罹患風險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罹患手機失智症的風險,可檢視以下檢查表。若符合20項以上,則手機失智症的危險度大;符合10~19項則危險度中;僅符合9項以下的民眾則危險度小。

1.行動篇

(1)工作與移動時手機都在手隨時可拿到的地方

(2)在車內或休憩時,只要有空閒時間就將手機取出

(3)一浮現出「這是什麼?」就立刻搜尋

(4)對時刻表、喜歡的衣服與想記起的事物拍照

(5)沒有手機就不能去沒去過的地方

(6)沒翻過紙本字典、沒去過圖書館調查事物

(7)太繁忙被時間追著跑

(8)對太晚獲得資訊感到不安

(9)會幻聽手機收到訊息的聲音與震動

(10)晚上在棉被中也在玩手機

2.腦部篇

(1)近年記憶力下降、健忘增加

(2)無法迅速叫出朋友、同事的名字

(3)常常發生「來這裡是要拿什麼?」的狀況

(4)因忘記會議與約定感到慌張

(5)忘記3天前做了什麼工作

(6)無法舉出現在正在話題上的新聞

(7)搞錯小學生程度的計算

(8)覺得搜尋就可以知道的事情沒有記憶的必要

(9)記不起路,覺得只要有導航就沒有必要記路

(10)寫不出漢字(因該選項恐較不試用台灣狀況,民眾有疑慮不妨請醫師評估)

3.心理健康篇

(1)頭、身體常常疲憊

(2)焦躁、頑固

(3)總是睡眠不足

(4)頭痛、肩膀僵硬、下痢、腰痛等身體不適

(5)無法集中於工作、家事,失誤增加

(6)沒有幹勁,對喜歡的事物也沒有興趣

(7)對工作、料理、打掃步驟安排變差

(8)最近不太笑

(9)對季節與當季食物遲鈍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早安健康,「醫師列「手機失智症」5大症狀你中了嗎?3招拯救過勞大腦」,網站來源:https://www.edh.tw/article/3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