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過胖想減肥?諮詢療程更安全有效!

18_過胖想減肥?諮詢療程更安全有效!

肥胖跟疾病息息相關,減重是永遠都必須面對的課題。網路上有許多減重的資訊可以查詢,不過,除了網路的資訊,醫師建議也可以去家醫科或是減重門診諮詢最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從醫學的角度規畫減重療程。

體重管理已經蔚為風潮,坊間許多關於減重的專書,有幾項錯誤的觀念,國民健康局慎重澄清:

1.體重控制,過猶不及,絕不是體重計數字追低就好

「養瘦」絕對是減重人的迷思,「瘦」就一定是好嗎?就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肥胖和多種慢性病息息相關,但「養瘦」也得三思,瘦並不一定代表健康,我們真正該關心的BMI數值(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否屬於健康範圍。以18歲至65歲的成人來說,健康體重應在18.5 kg/m2 ? BMI<24 kg/m2的範圍內,倘若BMI值低於18.5 kg/m2即為過瘦了。一味地追求「瘦」,恐怕出現免疫力差、容易有婦科疾病或不易懷孕,及骨質疏鬆的危險。

2.熱量易進難出,不能忽略卡路里!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也沒有白吃的熱量!體重增減完全符合熱量不滅定律,因此進行體重控制,必須根據每日活動量來計算所需的熱量,再依照算出來的熱量去了解每天所需攝取的食物份量,因此,食物的「熱量」及「份量」兩者皆重要,每日記錄自己吃進多少卡路里是很重要的。另外,健康減重必須兼顧健康吃和多運動,每天少吃500大卡熱量;或少吃300大卡熱量並且多運動消耗200大卡,相當於每天多消耗500大卡,每週可以減重約0.5公斤。

3.不要丟掉體重計,常量體重,有助成功控制!

當體重漸漸上升,若是以照鏡子來評估,等到看出體型的變化時,往往已經不知不覺增加了幾公斤,那時更不容易減重。所以建議,天天量體重,掌握自己每日體重變化,是最好的評估方法。而且體重計上的數據,可較準確的幫助我們自我監控體重。國際肥胖專業期刊也證實定期量體重,是確保減重不復胖的良方。

4.天天五蔬果,健康伴著我

為保持健康的身體,應該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包含蔬菜、水果,因為葉菜類含豐富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能達到改善便秘、降低膽固醇等效果,同時也含有豐富礦物質及維生素,而礦物質及維生素是參與身體代謝的重要因子,建議將五份蔬果分散在每天三餐中,如果能夠攝取多色蔬果更好。

5.消耗脂肪瘦全身,緊實曲線體態佳

(1)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而想減重的人

減重的目的是要減掉過多的脂肪,只要遵守「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秘訣,便可消耗全身各部位的多餘脂肪,如此便能一併達到瘦腰與瘦大腿之目的。此外,若能加上適當的肌力訓練,對於減重或是維持正常體重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2)對於追求體態漂亮的人

對於不需減重,但期望身材更加玲瓏有緻的人而言,除了力行「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來維持健康體重外,還可以在運動中加入肌力訓練,藉由個別肌肉線條的訓練,讓這些部位不要有鬆弛的感覺,可使身材看起來更有曲線。

6.減重過程遇到疑惑和瓶頸,應向誰尋求協助?

遇到瓶頸時,建議民眾至醫療院所尋求營養師或肥胖專科醫師的指導,詢問正確的減重方式,不可相信偏方。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國民健康署,「健康體重管理,打破減重迷思」,網站來源:https://www.mohw.gov.tw/cp-3160-24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