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怕重金屬下肚? 深海魚「2部位」別吃

139_怕重金屬下肚? 深海魚「2部位」別吃

深海魚以大洋洄游性的鮪、旗、鯊類為代表,根據衛生署建議,該類魚貨每週以食用1次,每次50 g以下為宜,並避開魚皮、內臟、魚卵等油脂含量高的區位。美國FDA更建議孕婦應避免食用,以免造成新生兒的缺陷。

重金屬對兒童有極大影響,還有可能會造成發育不良、長不高,也有機率導致認知功能障礙,專家指出「鉛」會造成貧血和肝功能指數升高。研究發現,重金屬曝露會影響肺功能,兒童會出現氣喘情況。

兒科醫師劉建宏說明重金屬有一個特性,就是它進去的很容易,但是排出來會非常非常的慢,首先會集中到所謂的肝腦啊,或是腎臟這些地方,最後幾乎都會集中到骨頭上面去,所以如果集中到骨頭,可能就會影響小朋友生長發育,如果集中到肺部的話,可能會造成可能會引發小朋友呼吸道一些問題,甚至像類似氣喘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提醒,多吃海魚一定是好啦,不過最好吃巴掌大的小魚,也就是說我們手掌伸出來,可以看到頭跟尾巴。像深海大魚的話,其實牠壽命很長,可能有十幾二十年,而海洋汙染那麼嚴重,體內累積的汞,尤其甲基汞濃度都很高。

北醫保健營養系教授陳俊榮表示,由於深海魚體內的有機汞、戴奧辛是油容性的,因此很容易累積在鯊魚、旗魚脂肪體內。他建議,民眾如果要吃,每周可以吃3次,每次不超過手掌量,至於魚皮、魚內臟和魚卵也要盡量少吃。要不然超量吃下重金屬,可能會造成腦神經發育遲緩等嚴重問題。

魚製品則是鮪魚鬆含汞最高,吃多了對腎、腦、肝都是慢性傷害,孕婦會畸胎,孩童甚至會因此發展遲緩。

要改善魚類的重金屬殘留問題,營養師宋明樺建議,最好就是淡水魚和深海魚輪流攝取,並且不要超過建議食用的份量。若還是擔心的話,則單純吃魚肉就好,因為脂肪較多的地方大多重金屬含量較高,像是魚皮、魚卵等部位,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可將重金屬殘留的風險降到最低。不妨多挑選體積較小的深海魚食用,一方面攝取到深海魚的營養,另一方面也減少重金屬殘留。

重金屬會導致人類多樣疾病的發生,因此我們要重視環保,也要重視這些重金屬曝露及防治的問題。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
1.TVBS,「有片/愛吃「深海魚」恐將「重金屬」吃下肚!醫師警告這件事一定要小心」,網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1663268
2.常春月刊,「過年應景吃魚,怕重金屬下肚? 營養師揪「2部位」能不吃就不吃」,網站來源:https://www.ttvc.com.tw/%E9%81%8E%E5%B9%B4%E6%87%89%E6%99%AF%E5%90%83%E9%AD%9A-%E6%80%95%E9%87%8D%E9%87%91%E5%B1%AC%E4%B8%8B%E8%82%9A-%E7%87%9F%E9%A4%8A%E5%B8%AB%E6%8F%AA-2%E9%83%A8%E4%BD%8D-%E8%83%BD%E4%B8%8D%E5%90%83%E5%B0%B1%E4%B8%8D%E5%90%83-a-1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