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內臟脂肪讓你難瘦!
明明已經好努力了,卻總是瘦不下來,對身材不夠滿意!或許是老舊廢物滯留在身體中,也或許是吃了過多的脂質與甜食,或許是因為壓力大而導致肥胖,又或許是氣虛,原來肥胖體質還可分成4種類型!
1.下半身容易胖:水胖型(西洋梨型)
這類型的民眾由於腸胃活動弱,水分與老舊廢物容易滯留在身體中,無法排出「痰濕」(多餘的水分與髒汙),處於循環低下的狀況。由於比起上半身,腰部周圍與臀部、大腿等下半身處容易囤積脂肪,又稱為「西洋梨型」。
澄品中醫總院長陳建輝曾受訪指出,這類型的民眾脂肪附著於皮下,較頑強不易分解、代謝,因此減肥時若用錯方法就容易失敗。由於西洋梨型的肥胖多為陰虛火旺,因此可以使用滋陰的中藥,包含枸杞、地黃、山藥等,也可使用左歸丸和六味地黃丸調節內分泌系統。除此之外,也建議多吃高纖食物代謝減肥。
中醫師、針灸師田中友也監修的文章同樣也建議多吃一些提高腸胃活動的食物以去除「痰濕」,包括玉米、萵苣、豆芽 蘿蔔、高麗菜、小黃瓜等。此外,也建議進行半身浴、岩盤浴,並多泡澡,輕微地出汗是非常重要的。
2.腹部周圍容易胖:大腹便便型
這類型民眾的飲食生活常吃過多脂質、甜食等,容易大腹便便。由於體內脂質的關係,血液會變得濃稠、遲滯並在內臟累積脂肪,並有雙手雙腳較細但肚子大的特徵。
由於內臟脂肪是造成腹部凸出的原因,因此要盡可能控制油膩的飲食,並盡量攝取能改善血液流動的食物。包括:洋蔥、蔥、茄子、納豆、黑木耳、青魚、醋…等。
營養師趙函穎則曾受訪表示,可以藉由調整飲食減少70%內臟脂肪,每餐都應多吃蔬菜,增加攝取膳食纖維的分量(建議多攝取1~2拳頭),並多吃OMEGA-3等好油脂。
此外,田中友也監修的文章指出,這類型的民眾飲食控制與運動雙管齊下是有必要的。若是自覺運動不足,則應養成活動身體的習慣,比方說多走一站的距離,或者散步。
3.因焦慮而吃太多:壓力胖型
這類型的民眾持續累積壓力的時候與生理期前,容易不小心暴飲暴食,稱為「壓力胖型」。由於壓力產生「胃熱」,累積多餘的熱造成腸胃過度工作,導致明明知道不行,但無法停止進食、已經飽了還繼續吃等特徵。因此,建議民眾應避免累積壓力,適度地透過閱讀、看影片、唱歌等方式排解。
中國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教授吳中朝野曾於其著作《名老中醫的養胃粥》中指出,部分胃熱的患者會因胃部過度活躍而不斷進食,平時應忌食辛辣溫熱的食物,如辣椒、生薑、蔥、洋蔥、羊肉等,並適時食用性涼食物,如冬瓜、竹筍。
田中友也監修的文章則建議積極攝取柑橘類水果(橘子、檸檬等)、芹菜、紫蘇、草莓、香菜、蕎麥、薄荷等性涼的食材。
4.明明沒吃還胖:疲勞胖型
這類型的民眾因「氣」不足,食物無法順利地被消化吸收,因此轉變為體脂肪。由於氣不足的話代謝就會下降,即使吃不多也會胖,即使控制飲食也難以瘦身。
益曼中醫的衛教資料指出,氣虛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不僅使得用餐後營養物質沒吸收,排泄、氣化也都沒有進行,物質就容易轉化為脂肪。
由於腎臟是生命之源,脾臟與胃腸工作有所關連,田中友也監修的文章建議這類型的民眾多吃能讓腎臟、脾臟健康的食材。包括蕈菇類、山藥、大豆食品、糙米、黑芝麻、秋葵…等。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早安健康,「水腫、內臟脂肪讓你難瘦!專攻梨型、蘋果型身材4大減肥方略」,網站來源:https://www.edh.tw/article/2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