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4 種「數字」減肥法,用吃的也可以減肥!
人人都有想要減重的念頭,但大部分的人總是想多做少,不是半途而廢就是不了了之,加上疫情變化影響,宅在家的時間大幅增加使活動量降低,也讓體重直線攀升,令人困擾。其實,減肥並不是一定要節食或瘋狂運動,可以從控制飲食的方式來達到減肥效果,近年風行各種減肥數字法,可以依據個人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運動規劃等不同,尋找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
168間歇性斷食法
168間歇性斷食法就是一天只進食8小時,剩下的16小時不能吃有熱量的食物,只能喝沒有熱量的水、無糖茶、黑咖啡等,可依照個人作息調整飲食時間。
比起「節食減重」,168間歇性斷食法更像是一種「時間輔助」的減重飲食法,利用拉長空腹時間有效減重,只要身體沒有出現異狀,都可以長期執行下去還不會復胖。
成功關鍵:
(1)挑對食物:不是吃得越少越好,也不是在珍貴的進食8小時內肆無忌憚的吃高油高糖食物,應該要著重在食物組成上,盡量挑選原型食物,養成良好習慣後,即使日後沒有刻意節食,也不怕復胖。
(2)多喝水:需要提高喝水量至「體重×30~40ml」,並適度補充電解質,緩解飢餓感。如果餓到受不了,可選擇喝半杯無糖豆漿、低脂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或吃半碗甜度低的水果,如芭樂、蘋果、奇異果等。
(3)慎選最後一餐的食物:每天吃了最後一餐後,還要撐16小時才能再次享用美食,肯定要吃飽一點啊!不是教你大魚大肉、漢堡、薯條亂吃,聰明的人就會選擇蛋白質或富含纖維的食物,除了具飽足感卻又不會熱量爆表。
52輕斷食法
一天三餐外加點心和宵夜,使得消化器官一年365天都沒有休息的時間,長期下來,的確會導致消化系統負荷量太重,衍伸出脂肪囤積、代謝不良、血糖血脂血壓異常、睡眠品質不佳、免疫力降低等情況。
適度輕斷食讓身體獲得休息時間,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細胞、排除毒素。試著用52輕斷食減少一整週的總熱量攝取吧。一週7天中,5天正常飲食、2天作為「輕卡日」只吃低熱量食物,女生一日只攝取500大卡、男生則為600大卡。
成功關鍵:
(1)不如每天減少500大卡:過度挨餓小心「反」效果,在輕卡日的熱量攝取極低,整天僅吃500~600大卡,大家還對熱量沒什麼概念時,可以想像成大約只吃平常1/3~1/4的量而已,其實完全不足以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容易導致肌肉流失,恢復正常飲食後又更容易復胖,建議每天減少500大卡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減肥效果,方式更溫和也更健康。
(2)學會選擇食物、計算熱量:試著透過練習,在輕卡日選擇低熱量的食物與計算食物的份量,讓控制熱量攝取的概念、執行方式,逐漸落實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這樣一來,即使不用做特定幾天斷食,每天減少一點熱量攝取,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喝足夠的水分,自然而然就會瘦下來。
66飲食法
「66飲食法」指的是:每餐只吃6分飽,晚上6點過後不再進食,如果肚子餓了可以喝水或喝黑咖啡,並遵循三不碰原則:不碰加工食物、不碰油炸、不碰冰冷飲料,透過控制攝取量及食物選擇,來達到瘦身的目的。
66飲食法其實與168斷食法的概念很像,都是在固定時間內用完餐,拉長夜間空腹的時間,並遵守不暴飲暴食,每餐只吃固定份量的食物,避免不小心把胃給吃撐了。有言「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吃太撐的確會加重腸胃負擔、增加慢性疾病發生風險等。但籠統的說「吃幾分飽」並不夠客觀,僅用個人感受去控制進食量,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或吃太少。
很多人在執行該飲食法時,可能會選擇一天只吃早餐、午餐,不吃晚餐,但是對於正在發育的孩童、青少年、孕婦、特殊疾病患者來說,這樣風險很高,建議仍應以每天三餐方式規律進食。
成功關鍵:
(1)細嚼慢嚥:每一口食物在嘴巴中咀嚼20~30下。
(2)利用「小」餐具:小盤子、小碗、小湯匙、兒童餐具取代大碗公、大湯匙、筷子,避開可以大口張嘴吃的機會,延長吃飯時間。
(3)吃具有飽足感的食物:飯前喝杯水、多吃富含粗纖維增加飽足感的食物,例如青菜、菇類、豆類、燕麥等。
(4)避開容易失控的場所:少聚餐、少宴席、少到吃到飽餐廳。
(5)改變用餐先後順序:吃飯前可以先喝一杯水,或是先喝湯。
211餐盤平衡法
211餐盤平衡法是減重名醫宋晏仁醫師改良自哈佛大學的「健康飲食餐盤」。將每餐攝取的蔬菜、全穀類、蛋白質的比例調整成2:1:1的減重「黃金比例」,具體的作法是將餐盤化分為四等分,1/2是蔬菜,全穀類和蛋白質則是各1/4。
此外,吃飯的順序也有講究,用餐前先喝1杯250c.c.的水、吃飯過程中再喝1杯,再按照「蛋白質→蔬菜→全穀類」的順序來吃。為延長血糖穩定時間,也可將部分全穀類替換成油脂類,選擇堅果類、酪梨、起士等,能提升飽足感。
成功關鍵:
(1)吃飯的順序很重要:可以在飯前先喝1杯水,之後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才是全穀類,餐間可再搭配1杯水。先吃蛋白質可讓餐後胰泌素濃度較高,能維持較長時間的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速度,降低熱量儲存速度。
(2)掌握各類食物挑選原則:
A.蛋白質:以原型食物為主,盡量選擇白肉,像是雞肉、魚肉,豆類及其豆製品,如毛豆、豆漿、豆腐等;如果想要吃牛肉、豬肉、羊肉就必須限制份量。
B.蔬菜:「211餐盤平衡法」是將蔬菜當成主菜,而不是配菜。多攝取不同種類的蔬菜,除了營養均衡也較不容易吃膩。
C.全穀類:注意白吐司、麵包、白麵條、餅乾、即時麥片等地雷食物,盡量選擇糙米、五穀米、地瓜、馬鈴薯、南瓜、山藥、蓮藕等全榖雜糧類來源。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想要減肥卻無從下手?分析4種「數字」減肥法,用吃的也可以減肥」,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26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