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心情好心臟才會好!

117_心情好心臟才會好!

心情好,心臟才會好!心理健康狀況不只影響情緒,還會「傷心」,一項新研究表明,患有憂鬱症的民眾或心理狀況不佳的人,有更高的機率發生心臟病、中風或心血管疾病。

一直以來,關於心理健康以及心臟病之間關聯的研究眾多,而最近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研究更增加了心臟病與心理健康會互相影響的證據可信度。

研究團隊於 2017-2020 之間針對 593,616 名平均年齡 35 歲的成年人進行調查,紀錄這些對象是否有憂鬱症、心情不好的天數,以及回報是否出現心血管疾病或心臟不適的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為沒有憂鬱症的人的 1.8 倍。此外,越多天處於心情差的狀態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越大,與過去一個月內沒有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人相比,有 13 天都處於心理狀況不佳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出 1.5 倍。

董事基金會指出,適度的壓力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工作表現,但是,如果長期處於有壓力的情況中,且沒有適時紓解,除了可能引發憂鬱造成心理健康問題,還有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憂鬱症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兩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關係。

有憂鬱症或處於心理狀況不佳的人,通常在飲食和睡眠狀態都不好,且比較容易有不健康的行為,像是吸菸或是過多靜態生活,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也可能透過壓力賀爾蒙或交感神經的興奮,直接造成心臟的傷害。

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高度相關,關於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的研究眾多,而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為雙向影響,以下四個原因都可能造成憂鬱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1.睡眠狀況不佳
憂鬱症與睡眠問題常為因果關係,憂鬱狀況可能會引發睡眠障礙等問題,導致夜間時大腦及身體無法進行修復,當心臟沒辦法得到充足休息時,心跳容易不規則或是心血管收縮,增加心臟病的發生機率。

2.活動力下降
維持規律運動習慣可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及心搏速度以應付壓力的累積,當人憂鬱時,其活動力會下降,長期下來會導致新陳代謝減弱、血管彈性變差,這時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的比率就會增加。

3.食慾下降 營養攝取不足
當處於憂鬱狀態時,本身食慾會跟著下降,病人常常吃不下飯或是食慾不佳,長期下來恐怕會導致血脂數值異常,增加心臟病的發生率。

先前許多研究表示,心臟病的人得到憂鬱症的機率為沒有憂鬱症的兩倍,「常說心情好,心臟才會好;相反地,心臟好,心情才會好。」

4.壓力荷爾蒙增加發炎反應
憂鬱症患者可能於長期或短期內會經歷急性或是慢性的壓力,壓力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皮質類固醇)分泌,而壓力荷爾蒙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若心血管處於發炎狀態,長期下來也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生率。

此外,這個研究提到憂鬱症對心臟疾病有直接的影響,當處於憂鬱或有情緒障礙時,會增加壓力賀爾蒙、引起發炎反應、影響葡萄糖和脂質的平衡,及以更多不良嗜好的慰藉,像是本來就會抽菸、喝酒,容易抽更兇、喝更多,時間拉長就會導致心臟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心情好心臟才會好!常憂鬱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情緒覺察+壓力紓解」維持心理健康」,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26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