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血管硬化了,名醫推這招還有救!

116_血管硬化了,名醫推這招還有救!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小心控制三高!醫師提醒,三高患者是血管硬化的高危險群,但即使血管已經硬化,還是有機會逆轉,走路就是最好的方式,搭配藥物和減重,有80%心衰竭患者的心臟功能可恢復正常或是接近正常。

國人常見的三種慢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由於這三種疾病初期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對人體也不會造成明顯的不適,讓人難以察覺,而忽略掉潛藏的危害。事實上「三高」與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有極大的關係,不僅會讓血管阻塞,進而促使血液流動不順暢,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衰竭等不可逆的併發症,長期下來導致器官損壞及衰竭,造成永久的傷害。

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測量血壓、血糖或抽血了解血脂的數據,做好體重控制、自主健康管理及持續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停藥,須定期回診追蹤、治療與控制。

此外,停經後女性因雌激素分泌量減少,使血管調節功能變差,是高血脂症、高血壓的好發族群,更應該留意自身健康狀況,積極預防三高,才能避免危害自身的健康。

血管硬化危機四伏 嚴重恐猝死

台北榮民總醫院實驗外科主任張效煌表示,容易造成血管變差的幾個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血脂,抽菸也會造成血管變差。一旦血管硬化,就很容易出現常見合併症,如腦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腸子中風,甚至下肢血管堵塞,最嚴重還可能造成猝死。

走路可護心 8成心衰患者搭配藥物和減重可幾乎正常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實可以利用走路來保護心臟。張效煌表示,俗話常說大腿是第二心臟,走路能夠讓大腿血管擴張、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減輕心臟的壓力,確實做好走路運動,可以恢復血管彈性,如果再搭配藥物和減重,大約80%心臟衰竭病人的心臟功能可以達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地步。

走路好處多 怎麼走才對?

一般建議的走路方式是只要走平面道路即可,正常步伐走每個小時5公里,比平常的散步步伐再稍微快一點,就能透過走路護心。不過要注意的是,在太冷或太熱的天氣,不建議出去走路,以免造成危險。而除了走路運動以外,也要搭配適當飲食和體重控制,並且戒菸、勿過勞,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三高」是可預防的,國人應從源頭做起,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定期健康檢查,做好體重控制,雖是老生常談了,但這3個技巧確實可預防及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預防「三高」有3個技巧」,網站來源:https://www.mohw.gov.tw/cp-5268-69736-1.html
2.健康2.0「血管硬化還有救!名醫推這招護心、恢復血管彈性 搭配藥物80%心衰可幾乎正常」,網站來源: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3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