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健檢大公開!我缺少了甚麼?
定期健康檢查可藉此瞭解自身狀況,以利醫師綜合評估。而以抽血方式檢驗體內抗氧化維生素的濃度,則可瞭解自己缺少哪些維生素,再由專業醫師解讀報告,提供個人化健康促進建議。
37歲陳總是一家新創公司CEO,儘管業務繁忙,仍自我要求每週上4次健身房,利用下班時間專攻重訓,希望將體能、體態維持在最佳狀態,幾年下來,擁有傲人的肌肉線條。然而,外表看似強壯的「洛基」,實際上卻是「弱雞」,他經常頭暈頭痛、焦慮緊張、易怒失眠,最後從抽血報告中發現,他嚴重缺乏維生素E、C、A。
陳總相當納悶,自己熱愛運動、重視健康、飲食均衡,每天補充保健食品,怎麽可能維生素不足。另根據統計,台灣每4人就有1人固定服用保健營養品,1年保健食品市場超過千億元,不少民眾出國,保健食品更是必買的伴手禮,然而天天服用維他命、保健食品,但很多人還是缺乏抗氧化維生素。
聯安診所腸胃科暨功能醫學主治醫師王峰說,答案很簡單,就是飲食失衡,而且補錯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公布「營養健檢大數據」,分析791名接受全套健檢及抗氧化維生素檢測的受檢者,發現國人體內抗氧化維生素普遍不足,其中最缺乏的抗氧化維生素為維生素E,平均8成6受測者攝取不足;其次為維生素C,約7成6不足、第3名則是維生素A,5成5不足。
以陳總為例,儘管服用保健食品,營養素卻未進入身體,加上3餐外食,攝取過多的精製油,影響身體正常吸收能力,並且幾乎不吃堅果,因此,身體欠缺重要多種維生素。此外,他運動量太大,補入的維生素又不足以支撐身體所需,這正是典型的亞健康族群,身體無病卻有多種不適症狀。
王峰醫師強調「無病不等於健康」。維生素E、C、A不足的受檢者,發現失眠、感覺無力與容易倦怠、記憶力變差為主要前三大症狀,這些症狀都是現代人常見的亞健康症狀,雖不致於影響器官健康,但確實影響其生活品質。若長期有抗氧化維生素不足的情形,恐引發其他疾病風險,如增加癌症、腦中風、動脈硬化等罹病機率,不可不慎。
如何增加「抗氧化免疫力」?三大建議:
1.定期全身檢查藉此瞭解自身狀況,以利醫師綜合評估
2.抗氧化維生素檢測,抽血檢驗體內十種抗氧化維生素的濃度,瞭解自己缺少哪些維生素,再由專業醫師解讀報告,提供個人化健康促進建議。
3.適度攝取抗氧化營養素,可以幫助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延緩人體老化(或稱氧化程度),幫助提升免疫功能。尤其國人較為缺乏維生素E、C、A,可從以下常吃的食物中獲取:
(1)維生素E
屬於脂溶性抗氧化物質,多分佈在細胞膜表面、血液的脂蛋白等處,能阻止脂質的過氧化,進而保護細胞膜,維持正常功能。最佳食物來源是大豆、玉米、堅果、綠色蔬菜和蔬菜油,例如:麥胚芽油、葵花籽油、杏仁果、榛果、橄欖油、酪梨、蘆筍、菠菜、蕪菁等,可有助於預防膀胱癌、攝護腺癌、大腸癌等。
(2)維生素C
同樣來自深綠、黃色蔬菜、水果,例如芭樂、柳丁、葡萄柚、辣椒、奇異果、花椰菜、草莓、柳橙、檸檬、大蒜等。營養補充品中常有維生素C片,建議不要一次大量的維生素C,而是可以在一天之內分次食用,可達到較好的抗氧化效果,也降低結石的風險。
(3)維生素A
如豬肝、起司或蛋等為主要來源。其他β-胡蘿蔔素在深綠、黃橙色的蔬果中,以紅蘿蔔最具代表性。紅蘿蔔有保護眼睛的效果,不僅是因為β-胡蘿蔔素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有助於視網膜,也因為其中所含有的β-胡蘿蔔素可以消除自由基,可以降低眼睛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
1.健康遠見,「營養健檢大公開,國人普遍缺乏抗氧化維生素」,網站來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5051
2.食力,「常見的抗氧化營養素與食物有哪些呢」網站來源: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098286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