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經典賽「心臟痛」是真的!
經典賽開打全台為之瘋狂,不管是在現場支持還是在電視機前,民眾看到都非常緊張,有時候感覺心臟就像抽痛了一下。事實上,從過去研究、臨床經驗來看,觀看激烈的運動競賽是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心臟科醫師分析:「興奮、緊張時交感神經很強的,血管容易收縮,假如本身血管就有斑塊、動脈硬化,一收縮就可能造成血栓。」
隨著比賽越來越到賽末點,觀眾的心情隨著比數上上下下,不少民眾開玩笑說:「心臟好痛要去看醫生。」但恐怕這不只是一句玩笑話。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兼科主任王宗道解釋:「情緒起伏、外界壓力確實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一,過去研究報告指出大概會增加2-3倍的風險,出現所謂的『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在情緒突然壓力大的時候,因為交感神經的刺激,有一些會造成血管痙攣,心臟的冠狀動脈收縮,有些造成胸悶的感覺。」
看比賽太緊張不僅血壓可能升高,高風險患者更要小心誘發心臟問題。過去《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有篇有趣的研究也證實這樣的理論,研究人員以過去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分析民眾是否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結果評估了4279 名患者,發現比賽期間心臟病發作增加了2.66倍。
研究是以 2006 年德國主辦的世界盃期間,慕尼黑地區醫院的急診就醫的資料,比對不同期間患者的就醫紀錄,結果發現比賽期間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律不整等心臟病發作的發生率,其中男性增加了2.66倍;女性增加 3.26倍,尤其每場比賽完後兩個小時為發生的高峰。
怎麼會有這樣的影響?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洪明銳提到,因為血管上有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會讓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會讓血管放鬆。太興奮、緊張時交感神經是很強的,血管容易收縮。本身血管有斑塊、動脈硬化,一收縮就可能造成血栓、心冠症。」
有些更厲害的會造成心臟肌肉的收縮,有些甚至會心律不整,只是這樣的現象不是只有在奧運期間要注意,根據王宗道臨床經驗發現,像是在選舉期間、疫情期間也會有類似的患者。王宗道說:「以前在選舉的時候也很多類似這樣的患者,奧運屬於單一的比賽可能1-2個小時,時間相對短一點影響沒那麼大,但有些患者是因為家中的事情,家人突然過世也會影響。」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看經典賽「心臟痛」是真的!研究:觀看激烈賽事心臟病發增2.6倍」,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18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