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突然性的失眠,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94_突然性的失眠,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人體神經系統中周邊神經系統的一部份,負責身體器官與全身血管的神經運作,包括調節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免疫、代謝等系統,都是維持生命與體內平衡的維生系統,因為無法被人的意識所控制,所以被稱為自律神經。

而自律神經系統裡有兩大主要神經,分別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多半是分布在同一個器官裡,相互牽制並維持器官的穩定運作。如果人體長期處於壓力的狀態,就容易使交感神經變得比較亢奮,而副交感神經就會變得比較被抑制,連帶使得它所負責的腸胃消化、睡眠與鬆弛等功能也受到影響而變差。

在持續承受壓力一段時間後,交感神經的亢奮狀態會消退而轉成疲乏狀態,而身體也會感覺疲倦,自律神經的活性因為身心抗壓所產生的耗損而出現下降的狀況,導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同時受到影響,這時候就會出現感到全身疲倦卻又同時身心緊繃,明明身體很累了,卻又無法讓大腦關機,躺在床上無法停止思考、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這正是自律神經失調所產生的症狀。

而自律神經失調的特性之一就是症狀繁多,除了失眠、胸悶與腹瀉之外,還有頭痛頭暈、耳鳴、肩頸僵硬、心悸、焦躁不安、下背疼痛、視力模糊、便秘、頻尿、全身無力等等。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症候群,一種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就是疾病的「預警燈」,可以做為預防疾病的示警訊號,只是一般人通常會關注於其中某種單一症狀,只要過了一段時間獲得改善後就容易忽略了,也錯失接受正確治療的機會。

要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除了依照醫囑用藥之外,也務必要做到下列幾點:

1.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依個人的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維持一週3次,每次至少30分鐘,規律運動可以增進腦細胞的穩定性,同時還可以增加抗壓力。

2.保持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

規律的生活作息可以維持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而維持均衡飲食,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與飲酒過量,都是確保自律神經穩定運作的必要做法。

3.培養紓壓方式與放鬆技巧:

找尋合適的紓壓管道,適時的紓發壓力,以防止壓力累積過多,造成身心狀況失控,而簡單的放鬆技巧有助於即時紓壓,例如腹式呼吸法、冥想與肌肉放鬆法,有助於穩定自主神經的功能。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突然性的失眠找不出原因,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15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