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週報網頁

天氣忽冷忽熱,當心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

87_天氣忽冷忽熱,當心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

天氣忽冷忽熱,除了好發心血管疾病外,顏面神經麻痺也常在這時間偷偷找上門!特別是經過一個年假,大家的作息都日夜顛倒,使得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

睡一覺醒來後,忽然發現面部肌肉僵硬不受控制,眼睛閉不緊、嘴巴合不攏、嘴角下垂、口水從嘴角流出等,半邊顏面都僵硬無法自然動作,這就是得了「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來自第七對腦神經受損,受損區域又可分中樞神經(腦血管疾病、腦腫瘤)與周圍神經損傷(貝爾氏麻痺、感染、創傷、腫瘤、神經性疾病、先天問題)兩種。

最常見的分型屬於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的分型,主要和病毒感染,以及不明原因造成,導致影響患側顏面神經的血液循環,造成急性的神經病變。

另一種常見的分型是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syndrome),也是因為免疫力不足,容易使皰疹病毒入侵,引起顏面神經發炎導致顏面麻痺。常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族群,且女性多於男性。

治療上,除了採用西醫治療,以高劑量類固醇搭配抗病毒藥物,縮短恢復時間,也可以服用維生素B群幫助神經修復。而中醫治療,則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體內正氣充沛,邪氣就不能入侵。

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痺是因為病人平常體虛,導致邪氣侵襲面部經絡,引發症狀。在治療上,除了「去邪」,同時還要「扶正」,最常用的是「小續命湯」方劑,再根據患者體質做變化與加減。

雖然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通常不錯,有八成五的患者會在3個月之內復原,但仍有一成五的人會留下後遺症。「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就是症狀出現的7天內,趁神經組織還未退化前就趕快治療。」

可搭配臉部的復健動作,包含練習張口閉口、眨眼等動作外,還可以輕柔的按摩耳後完骨穴附近放鬆肩頸;此外,還要做好頭臉部的保暖,以免讓風寒再次侵襲,使得疾病再次發作。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天氣忽冷忽熱,當心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運用中醫針灸加速症狀緩解」,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20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