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好發「出血性中風」!
當冬日冷氣團悄悄來襲,濕冷的天氣加上劇烈的氣溫變化,讓中風危機也不知不覺找上門。腦血管疾病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多年,年輕人罹患腦中風的比例更是逐年飆升。
中風可分為「缺血性(梗塞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前者一年四季皆會發生,後者則在冬天更常見。這是因為伴隨冬日低溫刺激,早晚與室內外溫差大,易引起血管收縮或造成血壓波動,因而增進了腦部血管破裂的機率。
高血脂促血管阻塞 血壓上升就破裂
中風的成因不只在於氣候變化,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菸酒等都是其危險因子。當血液中過量的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脂肪斑塊堆積使得血管狹窄,形成所謂的「動脈粥狀硬化」,若斑塊被血流沖落而塞住了腦血管,組織血液灌流不足,使腦部缺氧發生功能障礙;而血管硬化讓血管壁變得更加脆弱,一旦血壓突然飆升很有可能破裂。想要逆轉血管年齡,營養師建議從 5 大點做起:
1.控制鹽分
口味太重鹹的食物有較多的鹽分,易攝取過量的鈉而造成高血壓,飲食上應以清單為原則,不做多餘的調味,用餐時少淋湯汁,並減少食用罐頭、醃漬物等加工品,以新鮮的原型食物為優先。
2.多吃高鉀食物
鉀離子是身體重要的電解質,和鈉離子相互作用,可以調節體液、控制血壓。平時除了降低鹽分(鈉離子)攝取,不妨補充些高鉀食物平衡,例如:哈密瓜、奇異果、小番茄、地瓜葉、菠菜、馬鈴薯等,幫助血管放鬆。
3.減少飽和脂肪酸
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進入人體後,易促進肝臟合成血膽固醇,當壞膽固醇過量而氧化,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也隨之提升。紅肉、乳製品、動物油、棕櫚油、椰子油是常見的飽和脂肪酸來源,應減少食用頻率,增加植物性食物攝取。
4.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壞膽固醇生成,抑制體內的發炎反應,且油品相對穩定不易氧化,可以改用橄欖油、芥花油、菜籽油、芝麻油等進行烹調,或在飲食中加入一小把堅果。
5.多吃高纖、抗氧化食物
膳食纖維不易被人體消化分解,它能吸附油脂,與膽酸結合併排出體外,促進體內膽固醇的代謝;此外蔬果數種繽紛的植化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力,可以避免血管受自由基侵襲而老化。每日盡可能吃上不同顏色的蔬果,纖維量和防護力更全面。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冬日好發「出血性中風」!遵循5大要點保持血管彈性」,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24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