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疫情停止癌篩檢
疫情期間癌症篩檢數量顯著減少,而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9 年新發癌症人數較前一年增加了725人;在癌症篩檢量減少之下,若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恐讓癌症嚴重度增加。
早期篩檢可降低死亡率
依WHO及實證醫學證明,五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1.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對於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2.糞便潛血檢查
每2年1次檢查可降低 35%大腸癌死亡率。
3.子宮頸抹片檢查
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4.乳房X光攝影檢查
每2年1次乳房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5.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依據國際研究實證,LDCT可降低重度吸菸者 20%肺癌死亡率。
善用五癌篩檢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1.口腔癌
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 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 2 年 1 次口腔黏膜檢查。
2.大腸癌
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3.子宮頸癌
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4.乳癌
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5.肺癌
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1)具肺癌家族史
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2)重度吸菸史
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若察覺身體異常 及早就醫診治
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甲狀腺癌(發生人數第 7)、皮膚癌(發生人數第 9)、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發生人數第 10)及子宮體癌(女性發生人數第 5)的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
1.甲狀腺癌
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
2.皮膚癌
皮膚局部隆起小結節、隆起的鱗狀硬塊。
3.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
4.子宮體癌
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凡是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應積極參加篩檢,如果檢查結果為異常,也不要慌張,應儘速至醫療院所進行複診,掌握自我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Heho健康,「疫情影響癌篩量 新發癌症人數仍增加!國健署籲:有風險因子民眾別忘進行 5 癌篩檢」,網站來源:https://heho.com.tw/archives/257394